第一届浙江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封神之哪吒大战红孩儿》
剧情梗概
《封神之哪吒大战红孩儿》讲述了哪吒邂逅乔装垂钓的姜子牙,获赠法宝《太公兵法》。然而因为“疏忽”,兵书被顽劣的红孩儿偷走,哪吒一路追至火云洞,就此展开了一场奇趣横生、惊心动魄的冒险。全剧分为“夺书”“遭劫”“挑拨”“营救”“释嫌”五幕,采取双主角的设定,使观众从不同角度去感知故事全貌,从而更好地感受人物身上真与善的本质。
儿童剧《封神之哪吒大战红孩儿》由南通艺术剧院、南通开发区能达剧院联合出品,国务院参事、中国话剧协会主席、戏剧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蔺永钧担任编剧,南通艺术剧院院长陆益兵担任总导演,南通艺术剧院副院长范晓萍担任执行导演。
该剧融合话剧、戏曲和歌舞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现代化的创意设计,赋予哪吒、红孩儿等经典神话角色新的生命力。
同时,作为我院同全国十大院团联动打造的十部“封神”系列舞台作品之一,该剧旨在为中国孩子构建一个“英雄宇宙”,展现真、善、美的精神价值,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
经典人物的现代化演绎
伴随耳熟能详的音乐,一部备受期待的儿童剧正式上演。冰川之上,哪吒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穿梭层层云雾,露出“庐山真面目”。“哪吒来了!”当次元壁被打破,荧幕上的动画人物突然出现在面前,小观众们不禁发出惊呼,满心期待跟着英雄哪吒踏上一段奇幻之旅。
为了让孩子们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增强情感共鸣,剧目在台词、人物造型、表演样式、舞美空间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我们一方面保留了原著里的人物特征,另一方面尝试按照当代人的审美对演绎方式进行设计,包括运用了小朋友常说的流行语、简单的英语,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本剧总导演陆益兵这样分享。
完美演绎神话故事,少不了特效的加持。这在“封神”舞台同样可以实现。剧目利用纱幕、多媒体、灯光、音效等技术,营造激烈紧张、充满国风韵味的打斗场面,调动观众的感官。
戏曲表演的突破式创新
舞台上,演员们全情投入,以生动自然的表演,展现出主角的桀骜不驯、至性至纯。舞台下,他们却是专业戏曲演员;穿上戏服,一个是儒雅俊俏的小生,一个是明艳动人的花旦。
越剧演员演绎儿童剧,最难的莫过于克服语言带来的违和感。“以前一直接触的是传统戏曲,带有特定的腔调,所以第一次用普通话演绎一整部剧,对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越剧团花旦演员何宣蓉,她一反常态,头顶一撮毛,身穿红肚兜,手持火尖枪,化身“红孩儿”,与越剧《风梅图》中轻柔细语的“张倩儿”一角相去甚远。
为了避免语言带来的违和感,她们专注台词,特别对前、后鼻音字词进行仔细核查,念一段、录一段、听一段,如此反复。何宣蓉笑言:“最后有一段台词我甚至请教了10岁的弟弟,让他把台词读一遍,然后我再照着他的语态表达出来,以求抓准角色纯粹的状态。”
台词之外,令演员犯难的还有动作。“哪吒”饰演者洪馨怡说:“越剧一说话就要带身段,到了儿童剧,这个习惯就很难改掉。”考虑到这一现实情况,主创团队给予了演员充分的自由度,“导演说,索性把这个范儿带到台上去,对剧目熟练后我们再调整。”
对于她们来说,戏曲的独特性是限制,也是优势。
“剧中有一段打靶的戏,这对戏曲演员来说是在学校里学的基本功。另外,我们出场亮相需要定住,这也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
艺术创作的市场化探索
在投身艺术创作过程中,剧院主创团队以实际行动,对外展示了儿童剧不仅可以面向儿童、面向亲子,还应该联动更多群体,最大限度地体现、延申一部剧本身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