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响乐团2025音乐季——战争与和平
概况 | Profiles
曲目 | Programme
上半场
《第二钢琴协奏曲》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Piano Concerto No.2, Op.18 Sergei Rachmaninoff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1873-1943),20世纪音乐巨匠。作为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大师与指挥家,他根植于浓郁的民族音乐传统,以独具一格、情感丰沛的浪漫主义风格独树一帜。其跨越时代的杰作,成为世界音乐殿堂中的不朽经典。这部《第二钢琴协奏曲》诞生于拉赫玛尼诺夫走出创作低谷的涅槃时刻。
第一乐章:中板 - 快板(Moderato - Allegro)
以低音区沉重如钟的和弦开篇,奠定庄严肃穆基调。钢琴与管弦乐队在充满力量的交互中展开宏大叙事。乐章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与深情的浪漫旋律交织中前行,最终由压抑的小调走向辉煌的大调。
第二乐章:绵延的柔板(Adagio sostenuto)
澄澈纯净的抒情篇章。主旋律在长笛、单簧管与钢琴间流转唱和,宛如悠长的歌咏。音乐以其如歌的旋律与丰富的和声营造出深邃宁静的意境。
第三乐章:诙谐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充满活力的终曲。辉煌的钢琴华彩引出技巧精湛的钢琴与乐队的竞奏。音乐在斯拉夫式忧郁底色与汹涌澎湃的进行中展开,首乐章的动机回归并最终在C大调中赢得胜利(虽仍带一丝拉氏特有的深沉感),将全曲推向壮丽的高潮。
下半场
《c小调第八交响曲》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Symphony No.8 in c minor,Op.65 Dmitry Shostakovich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八交响曲》完成于二战期间,被广泛视为深刻描绘战争恐怖、人性挣扎与和平渴望的音乐杰作。这部宏大的五乐章交响曲,以其深刻内涵与震撼表现力,迅速成为现代交响乐经典,更是对战争进行音乐反思的重要丰碑。作品通过紧密关联的乐章交织出复杂而强烈的情感织体,深刻映射出战争背景下的深沉体验。
第一乐章:柔板 - 不太快的快板(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乐章开篇,柔板部分以低沉、绵长的弦乐线条缓缓铺陈,仿佛是战争前夕压抑氛围的写照,静谧中暗藏着不安与焦虑。随着节奏逐渐加快,进入不太快的快板,弦乐声部以密集的音符制造出紧张感,好似战争的阴云愈发浓重。铜管乐器的加入如惊雷般打破平静,强烈的和弦与激昂的旋律,生动展现出战争爆发时的惨烈与无情,音乐中充满了冲突与挣扎,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
这一乐章以独特的小快板节奏,塑造出诡异而压抑的氛围。弦乐以机械般的节奏反复行进,如同战争中冰冷的机器运转,无情地碾压着一切。木管吹奏出的旋律扭曲变形,原本优雅的音乐线条被战争扭曲,恰似人们在战争中扭曲的生活与心灵。定音鼓不时的重击,更如战争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身处的危险境地,深刻体现出战争对人性的异化。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乐章一开始,急促的节奏与强烈的音响瞬间将听众带入战火纷飞的战场。低音弦乐如重锤敲击,逼真模拟出炮弹坠地的轰鸣,管乐尖锐的音色则化作呼啸而过的炮弹尖啸,二者交织,勾勒出惊心动魄的战争图景。而在激烈的音乐中,偶尔闪现的俄国民谣旋律,如记忆中的一抹亮色,勾起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怀念。但这短暂的美好很快被战争的喧嚣淹没,音乐再次陷入混乱与疯狂,展现出战争对美好事物的摧毁,以及人们在战争中的迷茫与无奈。
第四乐章:广板(Largo)
接续第三乐章末的高潮,在乐队戛然而止时,广板乐章以缓慢、沉重的节奏展开,宛如一首沉痛的挽歌。弦乐声部以极其细腻的演奏,从呜咽逐渐发展为撕心裂肺的呐喊,将战争带来的悲痛与哀伤推向极致。管乐的旋律如送葬队伍的步伐,悲凉而沉重,构筑起一座为战争中逝去亡灵的 “声音纪念碑”,让听众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第五乐章:小快板(Allegretto)
作为终章,小快板乐章并没有带来传统意义上的激昂与振奋,而是以一种略带沉思与疲惫的情绪展开。木管的旋律如孤独的行者,在战争的废墟中徘徊,诉说着无尽的伤痛。音乐在逐渐减弱的旋律中结束,余韵悠长,仿佛在告诫人们,战争的伤痛虽会随着时间淡去,但它留下的创伤将永远成为人类历史的印记,提醒着我们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
音乐会曲目以现场演奏为准!
概况 | Profiles
指挥:张艺
中央芭蕾舞团音乐总监、浙江交响乐团艺术总监、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浙音乐队学院艺术总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作为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张艺曾与众多国内外名团合作,如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浙江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澳门交响乐团、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德国广播爱乐乐团、马来西亚爱乐乐团、古巴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歌剧院等。他携手合作的艺术家包括莱昂尼达斯·卡瓦科斯、伊曼纽尔·帕胡德、文策尔·富克斯、雷诺·卡普松、让·伊夫·蒂博戴、郑明和、莎拉·张、郎朗、王羽佳等。
张艺曾指挥演出许多中外作品的中国首演,如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个士兵的故事》、叶小纲的《马九匹》、陈其钢的《道情》、莫扎特《C小调弥撒》和罗西尼《圣母悼歌》等。此外,他还录制了不少中外作品的唱片,如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的叶小纲交响乐作品,与英国伦敦爱乐乐团及大提琴演奏家秦立巍为DEECA唱片公司录制英国作品专辑。张艺因指挥大量中西方当代音乐作品荣获北京现代音乐节“杰出贡献奖”。
在国家重大活动中也能看到张艺的身影,如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指挥并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包括主题歌《我和你》。2015年11月,张艺带领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赴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了“联合国五常联合音乐会”,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联合国胜利7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7年3月,他带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赴阿联酋参加阿布扎比艺术节获圆满成功。2024年张艺参加并指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
钢琴:孔祥东
作为当今国际古典乐坛最优秀、最活跃的中国钢琴艺术家之一。孔祥东曾囊括多个国际大奖和荣誉,第八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铜奖;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大奖及“年轻天才奖”;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大赛金牌大奖;澳大利亚悉尼国际比赛金牌大奖及四项特别奖等。
孔祥东先后担任了美国吉纳·巴考尔国际钢琴大赛、澳大利亚悉尼国际钢琴比赛、巴西圣保罗·维拉罗伯斯国际钢琴比赛、哈恰图良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他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美国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师从张永清老师、金迪善教授、范大雷教授、Dr. Paul C. Pollei 以及维也纳古典学派大师 Claude Frank 教授。
孔祥东是首位应奥地利文化部邀请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的中国音乐家;首位在好莱坞露天剧场演奏的中国钢琴家;亚洲第一位与BMG/RCA唱片公司签约合作的钢琴家;首位在世界屋脊西藏拉萨举行大型音乐会的钢琴艺术家;首位以“亚洲及中国的文化大使”身份在韩国举行历史性的中韩建交音乐会的钢琴家;第一位组织了由35位旅美音乐家组成的“海外中国名家演奏团”在上海、北京举办多场音乐会的钢琴家;参与策划了在洛杉矶碗形露天剧场举办的大型中国歌舞音乐烟花晚会“为中国喝彩”。
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的观众亲身感受过他那激情洋溢的演奏。不论是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阿姆斯特丹的荷京音乐厅、洛杉矶的大使音乐厅、东京的山托利音乐厅、还是悉尼歌剧院,有孔祥东的地方就有美妙的音乐,他以无可比拟的音乐魅力征服了每一个观众。西方媒体曾评价“孔祥东是一个具有个性的钢琴家,他敢于向公认的标准挑战,但他同时又精通印象派的技巧。他是一个极富天资的、集思想者与演奏家为一身的钢琴家”。
孔祥东是著名的孔祥东音乐机构创办者,作为钢琴家的他不仅在钢琴演奏领域享有不可磨灭的声誉,他更为中国音乐教育、音乐普及、音乐创作建立了独树一帜史无前例的里程碑。在人文精神传递、艺术促进和谐、艺术公益融合、音乐艺术疗愈方面,他更是不遗余力竭尽所能。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会长的孔祥东曾参与创作及制作的歌曲《爱你一万年》及2008北京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Forever Friends!》已是华语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浙江交响乐团
浙江交响乐团是2009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建制的省级职业乐团,系浙江省级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和追求,目前已跻身中国优秀职业交响乐团行列,在国际、国内乐坛逐步树立了自身艺术形象。乐团现由郭义江担任团长,由中国著名指挥家张艺担任艺术总监。
成立以来,乐团一直践行中西合璧的艺术发展之路,在精准演奏西方经典交响乐作品的同时,致力于本土音乐交响化尝试,推出大型原创交响乐作品《山·海·经》《唐诗之路》《社戏》《鲁迅》《良渚》《祖国畅想曲》《运河魂》《大潮之上》《春暖之江》《脉》《多彩浙江》《家园》《盛放之路》等;推出一批原创中小型交响乐作品《诗画浙江》《春闺梦》《长淮望断》《问茶》《玉碗飘香》《丝韵》等;改编一大批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交响乐作品。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征,凝炼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观众、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
出色完成G20杭州峰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等国事演出任务;多次承担中宣部、文旅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的重点推广项目,如“欢乐春节”“万里共婵娟”等。乐团足迹遍布意大利、奥地利、捷克、德国、瑞典、日本、比利时、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美国、巴西、埃及等地,演出被多国音乐界和观众评价为:“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乐团,融汇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和神秘的东方情调,呈现出触摸灵魂的美妙音乐”。